首页

国产TS/CD

时间:2025-05-23 07:05:15 作者: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 浏览量:20338

  中新网广州10月17日电 (记者 王坚)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7日通报称,该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詹海刚团队取得了重要科研发现,揭示了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的关键机制。

  詹海刚团队16日在《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Common occurrences of subsurface heatwaves and cold spells in ocean edd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突破了次表层连续观测数据严重匮乏的限制,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介绍,海洋热浪(heatwaves)和冷浪(cold spells)分别指温度超过一定阈值的持续性高温和低温事件。这些极端温度事件会严重破坏海洋生物栖息环境,造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灾难性后果。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表示,目前,卫星难以直接观测的次表层更受科学家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为该水层栖息着多种重要鱼类和珊瑚,拥有全球海洋中规模最大、开发最少的鱼类种群,在全球碳循环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连续的观测数据非常匮乏,常用的参数提取与机制分析方法难以全面应用,目前对次表层热浪/冷浪的发生特征与驱动机制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称,该研究揭示了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与表层极端温度事件在时空分布与物理机制上的巨大差异,指出仅从海表温度信息无法准确探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相比之下,卫星遥感的海面高度异常能较好地捕获海洋涡旋活动的信息,因此可以成为探测次表层热浪/冷浪,尤其是强热浪/冷浪事件的一个关键指标。另一方面,由于涡旋对次表层温度、溶解氧和浮游植物的影响机制相似,因此该研究对理解和预测全球变暖影响下次表层海洋贫氧、浮游植物藻华等极端事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据悉,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等共同资助完成。(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四川成都市彭州市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7千米

据了解,银川市气象台11月19日01时25分升级大雾黄色为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请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注意预防。

世界气象组织:厄尔尼诺现象减弱 但影响仍在继续

而这次在柏林消费电子展上展出的中国家电最新展品,也让德国销售商更有了信心,他们希望将更多的中国品牌家电产品尽快引入德国市场。

中国正能量 |“斗拱爷爷”的“空中课堂”

1.购买电子门锁时注意查看产品标签上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执行标准等内容是否完整,产品合格证、说明书、保修单等是否齐全,购买时应向商家索取发票等有效凭证,拒绝购买“三无”产品。

2024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

中国代表团的精彩表现和亮眼成绩,吸引了多家海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好评。“巴黎奥运会收官,中美体育代表团都取得40枚金牌,两国首次在奥运金牌榜上并列第一。”新加坡《联合早报》称。

江南春:存量博弈逆周期,品牌如何逆势增长

进博会正在成为加速创新成果引入和落地的“驱动器”和“孵化器”,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器械、创新药在这里进行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